2025-09-19 HaiPress
欧盟审计机构欧洲审计团发布报告指出,由于供应链脆弱、内部市场分割等结构性问题,欧盟未能找到有效解决方案,常用抗生素、疫苗等药品短缺现象仍将持续存在。这份题为《严重药品短缺:欧盟措施发挥作用,但结构性问题犹存》的报告提到,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,欧盟各国共报告136种药品“严重短缺”,尤其在2023年和2024年最为严重。
主导这次审计的欧洲审计团成员克劳斯·海纳·莱纳表示,药品短缺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,削弱公共卫生体系,并使医生、药店和国家承受高昂代价。他认为,欧盟需要从根源上解决药品短缺问题,这是关乎欧盟战略自主的重要事务。尽管欧盟委员会已提出一些修改相关法律的建议,包括2023年的多项立法草案和今年的《关键药物法案》,但仍需完善法律框架以确保各成员国及时报告药品短缺情况,并在药品严重短缺时推动整个行业配合行动。目前相关草案仍在等待欧洲议会审议。
报告还指出,欧洲药品管理局需要更大法律权限来协助欧盟国家摆脱卫生危机。由于行业报告药品短缺迟缓且不全面,该机构数据收集不及时、不充分,无法持续助力缓解短缺情况。
报告进一步揭示了欧盟药品短缺现象的根源。首先,欧盟药品供应链脆弱,部分药品特别是抗生素和止痛药的生产依赖亚洲地区。一些成员国为应对短缺开始大量囤积药品,导致其他成员国药品短缺情况恶化。虽然欧盟制定了首个覆盖全欧盟的“关键药品清单”,但这一措施并未在扩大药品供应方面产生实效。
另一个问题是欧盟内部医药市场的碎片化。尽管号称“欧洲单一市场”,大多数药品由各成员国监管机构授权上市,即使是获准在全欧盟范围内上市的药品,也没有在所有欧盟国家上架,同一药品在各国包装也不统一。例如,自2015年以来,欧盟机构批准在全欧盟境内上市的药品共629种,但在各成员国上市情况差异很大。马耳他仅投放其中107种,而德国则上架521种;同种药品在各国定价也颇为悬殊,市场价格透明度较低。
此外,欧盟委员会未能充分采取措施排除跨境贸易壁垒,因此通过欧盟“重新分配”来缓解药品短缺也非常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