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商业街 美食聚集 旅游攻略 全球时尚 少儿教育 亲子 智能手环 健康 财经 房产税 生活 游戏 汽车 体育 酒店 新闻 科技 娱乐

侨批:漂洋过海的信与银

2025-09-19 HaiPress

【谈文绎史】

“喜鹊哭,侨批到,番边寄钱了……”这首流传于闽南地区的古老歌谣,简单几句,却道尽了侨批背后深沉的情感与责任。“批”在福建、广东不少地方的方言中就是“信”的意思,而“侨批”,就是海外侨胞寄回家乡的“银信包裹”,它既是信,也是汇款单,闽南人称之为“钱信合一”。

你可能好奇,在没有银行、快递的年代,侨批是怎么跨越海洋送到的?其实这背后是一套非常成熟的“民间邮政系统”。侨批的旅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:寄批、转运、派送、回批。华侨在异国打工攒下钱后,找到同乡、亲友或回程的水手,将银钱和家书交给他们,并付少许手续费。水客们通过货船将成批的侨批运回中国,最先到达侨乡枢纽,如厦门、汕头。侨批到达后,再由国内负责派送的“批脚”(类似今天的快递派送员)按照地址逐一分送,这些批脚懂方言、熟门路、重信用,还能帮阿公阿婆读信、写回批。家属收到银信后,请批脚代写回批,再经由原路返回南洋,完成一次循环。

随着侨批数量的增加,依靠水客个人收汇派送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,于是,在19世纪末,专业的侨批局逐渐形成,类似现代的邮局、快递公司。为保障银信安全,批局发展出一套完善的防伪制度,包括专用信笺、暗记盖章、编码核对等方法,防止冒领,就像现在的快递签收码。有些批局还实行“联保制”,即多家批局相互担保,确保即使某家批局倒闭,侨胞的款项也不会损失。这种民间自发的信用体系,其效率与可靠性甚至超过当时的官方金融机构。华侨们通过批局,还将在海外买到的新鲜玩意儿寄给国内的亲友。后来,批局业务越来越兴盛。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
©版权 2009-2020 微商新闻      联系我们   SiteMap